“本来是一个类型的产品,现在挂个智能家居的名字就分拆上市,萤石的故事能讲好吗?”这是半年前,萤石网络初上市时,一位股民发出的疑问。2022年12月28日,从海康威视体系内分拆出的萤石网络完成科创板上市,4个月后,公司给出上了市后的首份年报,从年报数据看,萤石的智能家居故事目前讲得并不完美。
想象空间尚未完全打开
(资料图片)
在招股书中,萤石网络给出了相当不错的成长业绩——2019年,公司实现营收23.64亿元,净利润2.11亿元;2020年,实现营收30.79亿元,净利润3.26亿元;2021年实现营收42.38亿元,净利润4.51亿元,尽管同期存在疫情等特殊因素,但公司无论是营收还是净利润都保持了30%以上的增长。但这种良好的发展态势在2022年年报中戛然而止,据其披露数据显示,2022年萤石录得营收43.06亿元,同比微增1.6%;实现净利润3.33亿元,同比下滑26.1%。对此,萤石方面的解释是,报告期内,受宏观环境影响,企业营收增速有所放缓;同时,因为公司加大了物联网云平台建设、智能家居新品类研发,以及加强国内、国际新渠道建设,期间费用出现较高增长,对净利润形成了压力。
无可否认,2022年的消费市场确实存在信心不足等因素,但萤石的主营业务增长遭遇“瓶颈”也是公司营收放缓的一重诱因。在产品方面,萤石的强项在于智能家居摄像机,2022年公司的43亿营收中,智能家居摄像机单品类贡献29亿元,业务占比达到67%。不过,尽管萤石一直强调公司家居摄像机产品连续多年在双11,618等购物节的天猫平台品类榜单中排名第一,处于市场领先地位,但在市占率上,萤石还没有在该领域取得绝对的品牌优势和话语权。
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智能家用摄像头行业发展现状研究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3-2030年)》中提到,2022年我国智能家居摄像头市场出货量超2000万台,同比增长1.6%;但在市场参与品牌上,已经出现严重“内卷”,以线上市场为例,包括小米、360、华为、乐橙、乔安等在内的672个品牌,竞逐这一市场,而行业TOP4的合计份额占比仅为40.5%,且尚无一家品牌市占率超过20%。
技术含量不高,进入门槛低,是智能家用摄像头行业发展面临的一大“BUG”。目前,市售家用摄像头的主流价位段集中在150-400元,但一些低于百元价位的智能家用摄像头也开始涌入市场。想在激烈的价格竞争中保有优势,萤石的选择无外乎两条路,扩大市场规模占比,以及提升产品价值。
事实上,萤石网络上市募资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构建自身的制造生产线,其募集的37亿资金中,将有22亿投入萤石智能制造重庆基地项目,此外包括其预备投入的新一代物联网云平台建设、智能家居核心关键技术研发以及萤石智能家居产品产业化基地建设等,基本属于工厂相关配套;在此之前,萤石的产品供应主要依托母公司海康威视代工。
目前,“研发+代工”的轻资产模式广泛为智能家用摄像头品牌所运用,品牌主抓“微笑曲线”两端,而将制造委托给代工厂。现在,萤石重金打造生产基地,以重资产模式运行,优势在于能够提升运营门槛,在行业的上升期快速产生规模效应;劣势则是一旦行业不景气,公司产能效应无法凸显,会降低企业利润率。而当前,中国智能家居市场尽管被报以极大希望,但消费的释放并不及预期,以智能家居摄像头为例,IDC预测2023年其中国市场出货量预计为2,155万台,同比增长7.5%,弱于机构几年前预测的到2023年达到5000余万台出货量。
如何讲好智能家居故事?
对于萤石网络而言,智能家居摄像机业务是公司稳定发展的“现金牛”;但投资人投资萤石网络,看重的绝非其拳头单品,而是这块拼图相关联的智能家居产业。不过,截至目前,在智能家居相关业务布局上,萤石的发展还欠一把火候。
在智能家居摄像机以外,萤石目前还孵化有智能门锁、智能猫眼等入户设备,以及包括清洁机器人、陪伴机器人在内的家庭服务机器人产品,2022年其智能入户产品合计实现营收3.38亿元,其他智能家居产品合计营收1.30亿元。在接受投资者调研时,萤石网络方面提到,在孵化的新品类中,智能锁市场目前看到了一定的启动迹象,有望成为公司继摄像头以外的另一个“现金牛”;但其他新品类还需要成长时间,“一般需要三年左右把一个业务做得相对成熟”。不过,在其布局的新品类中,同样存在行业尚未成熟,竞争已然内卷的迹象。
可以说,智能家居已经成为企业竞逐的风口,包括家电、家居、互联网等在内的企业纷纷表示要开拓这一市场。而在市场布局过程中,企业的实现路径出现了一定分歧,譬如海尔、美的、TCL等拥有较齐全品类线和优势资源的企业,更倾向于在企业内部构建大而全的“闭环”家居生态,除了具有传统优势的家电产品外,他们也开始向消费者提供自主品牌的智能安防、智能锁等家居类产品,通过品类多元化实现用户需求的“大包大揽”;还有譬如华为、小米、京东等,依托其广泛受众和互联网系统基座,“链”上众多企业单品,以实现“将朋友搞得多多得”,形成“开源”生态圈;还有一类便是如萤石等在单品上建立了较为稳固比较优势和品牌认知的企业,一方面可以通过“异业联盟”的方式拓展市场,一方面可以链入其他较强势的家居平台生态链。
但仅仅充当他人“生态链”上的一个组件显然并不能满足投资人对萤石网络的期待,直白而言,市场期待的萤石是自成系统,自建生态,类似鸿蒙智能家居生态一般的存在。萤石自身也在尝试向这个方向靠拢,面对媒体时,他们表示要以萤石云平台为抓手,打造“智能家居+物联网云平台”的双主业,以构建公司核心竞争力,成为行业内具有从硬件设计研发制造到物联云平台垂直一体化服务能力的AIoT 企业。
理想很宏大,但理想的实现一方面要有庞大的资金支持,一方面也离不开先入优势的铺垫。截至2022年12月31日,萤石方面表示,持有萤石设备的C端用户合计数量约为2600余万名,而当年使用过萤石物联云平台应用程序的用户累计约2100万名,统计口径包括仅激活一次的用户,另外其付费用户数约226万名,C端增值服务收入约3.67亿元。而根据海尔公布的一项官方数据,截至2021年6月,海尔智能家居活跃用户数超5000万;而小米截至2021年7月底的全屋智能家居活跃用户数量超过2.4亿。在仅有智能家居摄像头这一款强用户认知产品的情况下,如何讲好自己的智能家居宏大故事,是萤石获得投资者信心和财力支持的关键,而也只有真金白银的投入,才能支持企业的快速成长与扩张,这本身就是一个循环。
2022年,萤石的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重约为14%,粗略计算在6亿元左右,远超企业当年净利润,未来这些研发投入是否能够为萤石带来有效的落地应用,以及持续竞争力,投资者都在等待一个答案。
Copyright 2015-2022 时代质量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 联系邮箱: 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