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记者 齐娟 实习生 代妍
血管就像人体的一张网,触一发而动全身。在庞杂而脆弱的“网络世界”中,一名优秀的血管外科医生,不仅要像“拆弹专家”一样,时刻与病情做斗争,还要身穿厚重的铅衣,避免射线“侵袭”。近日,记者走进青岛市中心医院,跟随血管外科主任高成教授团队体验了“铅衣战士”辛苦的一天。闷热、沉重、喘不上气……在20斤的负重之下,这位教授分秒必争抢救危重患者,与死神赛跑,拯救了一个个面临破碎的家庭。汗水湿透后背,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一名医者的责任和担当。
高成与同事穿上20斤重的铅衣,争分夺秒抢救患者
(资料图)
早上7:30,记者来到市中心医院血管外科病房时,高成主任已经早早到达科室中。每天早上,他要花上几十分钟的时间,再将当天要做的事情捋一遍,事无巨细,掌握了全部情况,他才要开始一天的工作。
查房是与患者面对面交流的重要环节,高成格外上心
交班的时间紧促而又珍贵,护士长、当班医生全部围绕在一起,反馈着每床患者的最新的情况,包括用药情况、术后的恢复情况以及待手术的患者检查进度等等。这对于高成主任来说,是一次对患者再次了解的最佳机会,认真记录、小心询问……从这刻时,他紧绷的神经再没有任何放松。
早上7点30分,记者跟随高成主任开始交接早班
短暂的交班过后,记者跟随高成主任开始了查房的过程。查房是每天患者与医生可以面对面进行交流的重要环节,患者的情绪在这一刻得到释放,有发自肺腑的感谢,有对病情的担忧。查房中,高成与每一位患者认真交流,耐心劝导。“你看手术之后,你堵塞的血管被打通了,现在摸你的双脚都是热乎的,说明手术效果非常好,虽然现在肿胀、疼痛,都是正常现象,过几天就恢复了。”“你体内是非常凶险的腹主动脉瘤,你现在腹部疼痛剧烈,预示着这个血管瘤随时有破裂的风险,我们已经给你安排好了手术,今天第一台将处理你的这个问题。”尽管已经对患者的年龄、症状、整体状态有了掌握,但高成还是认真地询问病人身体情况,并耐心回答病患咨询。他告诉记者,医生每天都要查房,但查房绝不是走过场,高质量的查房是很好的医患交流手段,不仅会帮助医生了解病人状态,医生也会传递给病人信心。
记者注意到,患者在手术之前难免紧张,心理压力大。对于当天上午准备手术的病人,高成在查房过程中特别注意他们的心理状态,以轻松的态度缓和病人的紧张情绪,让病人放松心情,轻装上阵。查完最后一间房,时间到了8点30分。
高成在给记者讲解即将手术的患者病情
查房结束的间隙,记者也跟随高成主任见证了感人的一幕。青岛本地居民胡女士和丈夫一起将嵌有“医术精湛”、“医德双馨”几个大字的锦旗送到了医生的手中,尽显感激之情。采访后,记者了解到了前因后果。
胡女士今年45岁,在一家企业工作,丈夫王先生是一名列车司机,每天早出晚归,是家里的顶梁柱,家中还有一个7岁的女儿。4月底,在工作岗位上准备开工的王先生突然发生剧烈胸痛,难以忍受,且休整了好一阵也不见好转。危急情况下,同事将王先生送到了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急诊医师迅速进行控制血压以及止疼处理,并通过超声心动图以及CT血管造影,确诊王先生是复杂型B型急性主动脉夹层,血管内膜已经严重撕裂,自主动脉弓部直到双侧髂动脉,已出现先兆破裂,情况非常危急,需紧急手术。当时已经是晚上6点30分左右。急诊科立即拨通了已经下班的高成主任的电话,一听到是急诊患者,高成连饭都来不及吃,立即抛下一切,赶往医院。
术前,高成准备的充足,对患者的病情了解透彻
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腔内的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处进入主动脉中膜,使中膜分离,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形成主动脉壁的真假两腔分离状态,患者一般表现为突发刀割样、撕裂样的疼痛,对于夹层先兆破裂的患者情况更为危急,随时会危及生命,一旦确诊需尽快手术。高成赶往医院后,前后仅用时三个多小时,就顺利完成主动脉修复术,挽救了一条生命,也挽救了一个家庭。
说到对高成主任的感动,胡女士流下了热泪。“这是拯救了我们一个家庭,他们为我的女儿保住了爸爸,但他们却是觉得习以为常,把这当成本职工作,令人感动。”胡女士说道。
在陪丈夫住院期间,胡女士直言,正是这段时间让她彻底了解了医生这份职业。“晚上我在医院陪床,很晚了还会见到高成主任过来看住院的患者,每天手术完的病人,他总是挂念着,非得再过来看看才放心。有时候他手术完都快晚上8点了,一天在单位12个小时,看到我们还是笑呵呵的,真是个大好人。”
现在的王先生已经和正常人没什么两样,很快就能重返工作岗位。接到锦旗,与患者一阵寒暄后,高成立即赶往下一个“战场”,今天他有多台手术要做,包括腹主动脉瘤、下肢动脉血栓等复杂手术。
采访过程中,出院的患者和家属一起为高成主任团队送上了锦旗
“辛苦了!带你先去换套衣服,然后咱们去手术室。”没有一句多余的话,高成立即把记者又带进了手术室。“在门口先换鞋,然后在更衣室里换下衣服,再到隔壁洗刷间洗手、穿铅衣。”9点20分,记者换好衣服走进手术室。“像我们一般进去了就待一天不出来,因为要出来再进去的话还得重新换一套衣服。”高成告诉记者。
“手术室里有放射线,对人体损害非常大,病人偶尔进去一次还可以,但是医生因为每天都在里面,所以对身体损害会非常大。这衣服挺重的。”高成说。记者做好了充足的心理准备,但是刚拿起这件铅衣时还是脚上一软,腰也被闪了一下,衣服实在是太重,一只手根本拿不起来,记者必须两只手同时举起,才有些费劲地穿上它。“铅衣没办法做得太轻,这样一件得将近20斤重,我们天天穿,基本上都习惯了。”高成跟记者说道。 穿了一会铅衣,记者已经支撑不住,脱下时后背已经湿透。
一台手术下来,高成已经汗流浃背
在这种重量的加持下,高成要完成所有的手术动作,还是一些高难度的手术。在防辐射的围脖上,高成会塞进去一块白布,是用来吸汗的,因为仅仅是隔离衣,已经不能吸收他来自全身不断流下的汗。 第一位病人是腹主动脉瘤,这个血管瘤一但破裂,患者生存希望渺茫。
高成利用微创技术,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将特制的导管、导丝引入患者体内,对患者体内病灶进行诊断和局部治疗。通过X光机、CT等影像设备的帮助,给患者切开仅有1到2毫米的切口进入人体内,血管隆起的“瘤子”很快就消失不见了,看似简单易懂的原理,由于患者病情复杂,血管质地差,手术持续了两个小时。下台后,高成已经满身大汗,全身湿透。“因为病人穿的少,里面的温度不能太低,所以只能我们受点罪,手术室室温一般控制在二十多摄氏度。”值班医生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在医院的各个科室中,这种手术的辐射是最为严重的,因此医生的装备也最齐全,但是即便这样,被辐射也是不可避免。这种放射线辐射非常严重,尤其是对男性。即使医生穿了铅衣也只能挡掉三分之二的辐射,还是有三分之一的会被人体吸收,所以久了对身体依然有损害。
冒着风险,高成完成了剩余的几台手术。随后等待他的还有重要的院会以及上级检查等。跟着血管外科医生一天下来,记者仅仅是简单地记录,就已经体力不支。
高成和科室里的同事都被大家形象地称为“铅衣战士”。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血管疾病的危害,为广大群众普及血管保护的知识,这是高成一直看重的,在血管外科领域,高成凭借着自己的坚持,已经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未来,他将继续坚守医者的责任与担当,为拯救更多血管疾病患者奉献自己的力量。
Copyright 2015-2022 时代质量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 联系邮箱: 514 676 113@qq.com